金秋时节,放眼望去,金灿灿的水稻随风摇曳,清澈的平头河流源源不断,群众在稻田两岸的乡间路悠悠漫步,与斑斓的五彩楼房相映成辉……在丰收的季节,平头镇一批批“土特产”正通过古司农业、珍岘平台马不停蹄地“黔货出山”,不远处的高山白茶也逐步成长为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一幅生态美、产业旺、百姓富的美丽画卷,即将徐徐展开。
近年来,平头镇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为核心,坚持生态引领高质量发展,汇聚民众意愿,积极引进浙江安吉白茶,实现了“千万工程”经验从源头到平头的无缝衔接,全力推动绿色富民,逐渐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效益并驾齐驱的发展新路。
一条河渠,理顺一弯情感
“环河处处是风景,十里八村各不同。”平头镇坚持系统观念,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坚决把河流一治到底。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平头镇规划了山、水、林、田、路,科学配置工程、植物和农业技术等手段,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 ,进一步降低了灾害风险,促进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严格落实“河长制”,联合水务、农业服务中心、林业等部门,组织党员群众志愿者持续开展清河行动,排查整治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清理整治辖区河湖库渠存在的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采乱挖、乱倒乱排等突出问题,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
据悉,平头镇山水林田湖项目总投资2400万元,项目工程保护和修复河道里程9.6公里,主要分布在平头司、白岩塘、久安、石岘、西溪5个村,累计就业人次20000余人,累计发放劳务费720万元。全镇各级河长巡河总计123次,清理工作累计投入986人次,清理河道39.6千米,清理垃圾26.5吨,通过历时6年的治理行动,有力推动了全镇河流管理水平,提升了全镇人民河流保护意识。
现在不仅河清了、景美了,河两边的产业也陆陆续续发展起来了,群众也是纷纷叫好。一到夏天便供不应求的“平头葡萄”也因此获利:“这块地势平,阳光充足,最适合种植葡萄不过,但前两年发洪水总要受损,经过河道治理后,洪水一下子淌不过来了,收成也好了起来,欢迎大家来采摘呢”。
一幅彩绘,浸润一群心灵
平坦整洁的村路,错落有致的宅院,清澈见底的水湾,色彩鲜明房屋外立面,从平头镇平土村走过、路过、开车行驶过,仿佛置身于宫崎骏绘画的“动漫”里,美丽的风光让人赞叹。
“过去的平土村——路边杂草丛生,草垛乱堆乱放。现在平土村大变样,得益于我们开展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村里的基础设施也更加完善。”平土村党支部书记石梅说道。
除了这些看得见的“颜值”,平头村还把闲置资源变废为宝,成立一支图绘宣传突击队,成员由“村党员干部+志愿群众+妇女学生”,对平头村道路两旁房屋墙面进行图绘,图绘以家风、村规民约、法治建设宣传为主题,积极挖掘文化精髓,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和孝德文化,打造弘扬传统美德宣传新阵地;采取“支部牵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模式,按照“易记、易懂、易行”的原则,由村民自己“提”、群众共同“议”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以彩绘的形式向广大村民宣传展示,营造移旧俗、除陋习、倡新风的良好社会氛围;把法治文化元素与墙绘艺术相结合,全力推动法治文化宣传向基层延伸,让法治墙绘赋予美丽乡村法治建设新内涵,让老百姓“出门有法、抬头见法、休闲学法”,营造出“和谐、向善、学法、懂法”的社会氛围。
近年来,平头镇聚焦文化振兴,积极挖掘出久安村“搬迁文化”、柑子园村“白茶文化”、石岘村“屯兵文化”、平头司村“古司文化”等,下一步镇党委、镇政府持续打造“一村一文”,让乡土文化逐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一支队伍,保障一方平安
基层安则天下安。平头镇统筹基层治理资源力量,探索运行“一支队伍保平安”机制,努力构建权责明晰、运转高效、执法有力的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伍,配强专门执法人员,明确镇级执法事项清单,厘清镇级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和行业主管部门职责边界,进一步推进平安乡镇、法治乡镇建设,护航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通过采用“1+1+6+6+19+10”模式,由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担任队长,镇派出所所长担任副队长,分别设立6个片区6名巡防大队分区包保、19个村小队、10个部门小队,实现事有人做、有人管。按照“季节更替”开展四季安全行动,每季度对交通运输安全、建筑施工及自建房排查、非煤矿山、消防和烟花爆竹、生态环境、教育、森林、农业农村食品药品、医疗卫生、意识形态和平安建设工作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常态化安全生产大检查专项行动,对风险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整改。充分利用赶集日,到集市进行巡查、宣传、执法,构建工作矩阵,保障乡镇运行高效有序。今年来常态化处理矛盾纠纷40余件、排查安全隐患480余次,常规执法50余次,有效维护地区稳定和谐,有效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效预防和打击犯罪,让安全成为平头人民生活底色。
一面旗帜,引领一个堡垒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关键时刻,关键在党,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工作、哪里就有党员当先锋作表率。
平头镇大力弘扬党员先锋模范力量,组建镇级专职干部、支部书记、驻村干部三个层次的党建专职队伍,党员先锋队19支,队伍人数100余人,在全镇范围内挖掘好故事,好榜样,好事迹进行宣传引导,把社会正能量弘扬在每个角落。设立镇、村党员示范岗29个,挑选政治性强,业务能力优的党员负责窗口办事业务,进一步亮明党员身份,提高办事效率和提升服务水平。开设党员示范课,利用镇党校课堂,挑选镇内优秀党员为乡村振兴顾问,举办“流动党校”专题课堂等19余场次,参与党员干部达100余人次。树立党员模范,开设“驻村日记”“道德模范”“党员先锋”等专栏,利用心上平头、抖音、微博等媒体平台发布党员模范事迹宣传稿6余篇,将党员模范事迹融入平时支部党课,以身边先进典型培育党员先锋,引导党员干部在各项事务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2024年,平头镇岑洞坝荣获“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1人荣获全县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1人荣获县级优秀教师和市级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一片茶叶,带动一域经济
冬无严寒,夏有酷暑,春温不稳,秋温陡降,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光照适宜,处于北纬28度一带非常有利于高品质白茶生存,采摘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让平头镇与白茶结下不解之缘。
近年来,平头镇始终将生态建设、绿色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镇党委、镇政府带领村党组织书记远赴浙江安吉、浙江龙溪,黄平县、镇远县学习考察总结先进经验,经多次协商,决定把“金山银山”带到平头。镇党委、镇政府采用“村联席会+公司+大户”的模式,从零到一逐步发展白茶。由镇强村富民公司统筹、联村联席会具体实施共同打造政、校、企白茶种植标准化实训基地,培养技术人才。统筹辖区闲置土地、撂荒土地资源流转,联村联席会、大户承包经营,群众获得租金、就业、分红,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依托安吉县龙池原白茶专业合作社技术指导人员全程跟踪服务,现场指导、培训、传授茶叶种植和加工技术,通过建设白茶加工厂,与安吉合作社合作打通对外销售渠道,进一步建立完善了“品牌—生产—销售”机制模式。
目前全镇累计种植白茶5000余亩,培养白茶技术人才50余人,发放土地流转、土地开挖、管护劳务各项费用120余万元,累计提供劳务11000余人次,解决就业3427人次,带动脱贫人口就业1707人次。下一步,平头镇将打造白茶特色民宿项目、白茶特色餐饮项目、白茶制作体验中心、引进文旅公司开发白茶旅游,从而实现一转二,二传三,将平头镇打造为集乡村玩乐、自然研学、白茶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强村富民”模范镇。
浓墨重彩绘新景,绿水青山带笑颜。美丽富饶的平头镇继续沿着乡村振兴的主路线,托起人民群众的振兴梦,风雨无阻迈向新征程,继续做好乡村振兴道路上的“领跑者”,做好为民服务的“践行者”,当好乡村振兴、强村富民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