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松桃政府网
微博、微信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基础信息公开 » 政策文件
索引号 000014349/2023-3404624 成文日期 2023-10-09
文号 发布时间 2023-10-09
发布机构 文件有效性

铜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仁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推进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铜仁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推进方案(2023-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23年8月21日

铜仁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推进方案(2023-2025年)

为加快补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短板,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建设美丽乡村,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根据《贵州省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贵州省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2-2025年)》精神,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及省内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先进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因地制宜、尊重习惯,应治尽治、利用为先,就地就近、生态循环,梯次推进、建管并重,发动农户、效果长远”的基本思路,以污水减量化、分类就地处理、循环利用为导向,积极探索符合铜仁实际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加强统筹规划,完善管护机制,补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短板,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全面建设美丽乡村,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二、工作目标

以整治农村生活污水造成的脏乱差和环境问题为导向,严格管控乱倒乱排行为,到2025年底,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18.5%以上。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后要基本实现“三不到”,即看不到污水横流,无污水直排环境水体,无粪污直排或化粪池溢流现象等;闻不到臭味,不在公共空间或房前屋后形成黑臭水体、臭水沟、臭水坑,排水沟渠内排水通畅,未积存大量生活污水和淤泥等;听不到村民怨言,治理成效为村民群众所认可。

坚持短期目标与长远打算相结合,先易后难、先点后面、梯次推进,开展“百村行动”,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特色小寨,合理安排整治任务和建设时序,通过试点示范,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带动整体提升。

三、基本原则

(一)因地制宜、梯次推进。根据地理气候、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民生产生活习惯,科学确定本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分批次分区域确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重点,新村建设聚居点、人口密集区、饮用水源地周边及乌江、锦江等重点流域加快推进治理,分清轻重缓急,不搞“一刀切”,通过试点示范带动整体提升。

(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落实县级政府属地主体责任,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鼓励社会资本项目建设和运营管护。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尊重群众意愿,深度结合“以工代赈”,防止政府大包大揽,集中群众智慧和力量推进共建共管共享。

(三)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以节地、节水、节能和资源化利用为重点,结合农田灌溉回用、生态保护修复、环境景观建设等,实现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和农业水资源良性循环。

四、因地制宜选择治理模式和技术

立足我市山区农村特点、村民居住相对分散、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等实际,坚持“分散治理为主,宜集中则集中”,积极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技术,注重采取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集中建设与分散治理、厕所革命与污水共治相结合。

对零星散户,结合农村“厕所革命”,充分利用农户房前屋后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

对一般聚居区,推行“农户小三格化粪池+集中大三格化粪池+人工湿地或多级厌氧”等单独或组合技术模式,处理后用于农灌及资源化利用。

对聚居度较高且环境敏感的村庄,鼓励就地建设集中型、联户型、单户型生态化污水治理设施,采用低能耗或无动力技术分散处理后达标排放或资源化利用。

对符合《贵州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行维护技术指南》纳管标准的,可按要求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统一集中处理。

处理后排放的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根据《贵州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52/1424-2019)或《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21),进行排水污染物控制。

五、统筹整合项目资金,形成“聚指成拳”效用

(一)统筹相关项目资金。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大资金争取投入力度,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推进、各建其功的原则,充分发挥资金“组合拳”作用,优先用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用好用活“县级可按规定统筹整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相关资金和项目,逐村集中建设”政策,从2023年起,市、县两级每年统筹财政、发改、生态环境、农业农村、乡村振兴、民宗等部门相关资金,用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及改厕工作。

(二)落实地方财政配套。坚持属地主体责任,各区(县、高新区、开发区)要对照年度任务,在本级年度财政预算中安排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及日常运维管理专项资金,以补足建设、运维不足部分;要加强资金监督管理,严禁挤占挪用,确保专款专用,提高各级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三)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在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实践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支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收益较好的城镇污水处理、城乡供水及乡村旅游、现代农业、资源开发等关联项目或产业一体实施、统筹推进。积极探索供排水收费一体化,将供水收费及镇、村集体经济收入,适当用于农村生活污水设施运维。坚持和逐步推进使用者、受益者付费,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向村民收取农村污水处理费用。

六、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市政府分管生态环境工作的副市长为组长,市直各有关部门、各区(县、高新区、开发区)政府(管委会)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专班,负责统筹协调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各区(县、高新区、开发区)及有关市直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工作顺利推进,按时完成目标任务。

(二)压紧压实责任。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纳入乡村振兴重点任务优先安排,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成效考核评估,纳入综合目标考核,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进一步明确县级政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责任主体,生态环境部门为监管指导主体,乡镇(街道)为建设实施主体,村(居)委会为运维管理主体,受益农户全过程参与建设和运维管理;进一步明确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生态环境部门具体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工作职责;市县有关部门要结合工作职能和任务分工狠抓落实,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三)强化部门联动。市县生态环境、农业农村、乡村振兴、发改、财政、水务、民宗等部门要加强联动衔接,统筹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特色小寨、农村厕所革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要大力推进“厕污共治”,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施工运维,确保建一个成功一个、完成一片提升一片。成立工作专班,负责统筹协调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工作。

(四)坚持示范引领。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等经验做法,依据铜仁农村的地形地貌、人口聚居度、交通区位和产业布局等条件,聚焦“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特色小寨创建,科学确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点,以点带面,全域推进。通过试点探索积累经验、打造示范,选择出能够基本覆盖各种类型村寨的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模式、建设运维模式,让一般农户群众都看得懂、学得会、做得来,进而由点及面有序推开。

(五)充分发动群众。坚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了群众、依靠群众。要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核心作用,加强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明确村民保护环境责任,增强群众的主体意识,变“要我治”为“我要治”。要调动村民污水治理积极性、主动性,积极参与到本地生活污水治理的谋划、建设、运维、管理全过程,在建设阶段可组织村民以工代赈投工投劳,后续运维阶段要探索逐步推广“谁受益、谁付费”,并依靠村民对污水治理管控治理情况进行监督,尽可能汇聚各方力量,提升治理成效。

(六)强化进展调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专班要建立调度机制,加大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统筹调度力度,各有关市直部门及各区(县、高新区、开发区)每年3月、6月、9月、12月的25日前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报专班办公室。

附件:1.铜仁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专班

2.铜仁市2023-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表

3.铜仁市2023-2025年拟投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资金表

附件1 铜仁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专班

为切实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保障工作有序推进,成立铜仁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专班,其组成如下:

一、组成人员

组  长:

范楚平  市政府副市长

副组长:

龙胜文  市政府副秘书长

付  军  市生态环境局局长

成  员:杨兴才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罗秀红  市乡村振兴局局长

万钎有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何帮金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

谭鹏飞  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

马  俊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杜胜贵  市财政局一级调研员

田  强  市水务局副局长

李  明  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

杨国林  市民宗委副主任

王泽宗  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市疾控局局长

谌江华  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

晏  飞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

杨胜荃  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

罗继平  碧江区政府副区长

杨  进  万山区政府副区长

吴文斌  松桃县委常委、副县长

王  琦  江口县政府副县长

杨  慧  玉屏县政府副县长

黄  晋  石阡县委常委、副县长

周  刚  印江县委常委、副县长

简乐友  思南县政府副县长

马结华  德江县委常委、副县长

林  涛  沿河县委常委、副县长

游德明  铜仁高新管委会副主任

廖明江  大龙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工作专班下设办公室在市生态环境局,由付军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万钎有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督促指导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定期研究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工作专班成员因职务变动不再担任成员的,由继任者接任。

二、工作职责

各区(县、高新区、开发区)政府(管委会)要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重大民生实事工程持续抓在手上,做好项目落地、资金使用、推进实施、维护管理等工作,加强对已建设施的提升改造,确保设施正常运行。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动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资金拨付等具体问题。

市生态环境局负责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监管指导,积极探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建立健全技术模式、建设运维模式。

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农村厕所革命监督指导,加强改厕与污水治理衔接。

市乡村振兴局负责指导“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特色小寨创建,统筹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市水务局负责指导排水行政主管部门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和运维服务向有条件的村庄延伸覆盖。

市科技局负责农村污水治理与改厕实用技术(卫生旱厕)推广,积极推广节水型、少水型设施设备。

市卫生健康局负责对农村卫生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的技术指导。

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负责协同推进厕所粪污与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负责提供农村公共厕所建设技术咨询和技术指导。

市文体广电旅游局负责指导、督促各乡村旅游景区旅游厕所进行规范化建设,切实提升乡村旅游景区旅游厕所管理水平。

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民宗委等部门要加大政策、资金、用地等要素保障。

附件2 铜仁市2023-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表

序号

区(县)

行政村总数(个)

截止2022年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数(个)

计划新增完成行政村数(个)

2025年底计划累计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数(个)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1

碧江区

50

37

3

3

3

46

2

万山区

74

8

4

4

3

19

3

玉屏县

61

48

3

4

3

58

4

松桃县

(含铜仁高新区)

489

40

8

5

6

59

5

江口县

92

22

4

6

4

36

6

印江县

357

41

5

8

9

63

7

石阡县

302

30

6

5

5

46

8

思南县

490

30

6

6

5

47

9

德江县

290

41

5

4

6

56

10

沿河县

385

25

9

5

6

45

11

大龙开发区

19

1

2

3

2

8

合计

2609

323

55

53

52

483

备注: 1.农村生活污水,指农村(包括自然村、行政村和未达到建制镇标准的乡村集镇)居民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污水。2.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指单个行政村60%及以上的农户生活污水得到治理,包括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资源化利用相结合等有效管控。

附件3 铜仁市2023-2025年拟投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资金表  单位:万元


投入情况

资金类别

部门

2023年

2024年

(预计)

2025年

(预计)

备注

农村环境综合

整治资金

市生态环境局

4300

3500

3500

县级政府负责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及运维保障兜底

农村人居环境

整治资金

市发改委

1590

1500

1500

东西部协作资金

市乡村振兴局

567

580

600

乡村振兴财政

衔接资金

市财政局、

市乡村振兴局

520

600

600

农村厕所革命

专项资金

市农业农村局

5900

5000

5000

城乡污水治理

专项资金

市水务局

100

100

100

民族发展专项

资金

市民宗委

45

50

50


政策解读:《铜仁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推进方案(2023-2025年)》政策解读

相关文档

Copyright www.songtao.gov.cn

主办: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贵公网安备 52062802000102号   |  备案号:黔ICP备16003908号   |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6280026  |  管理员邮箱:stzw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