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铜仁教育概览
截至2022年底,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2166所,其中:幼儿园774所,小学1104所(完全小学693所,教学点411个),初级中学209所、特殊教育学校7所、高(完)中45所、专门学校3所,中等职业学校19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5所,附设中职班4所)、普通高校1所(铜仁学院)、高职(专科)院校4所(铜仁职院、铜仁幼专、贵州健康职院、贵州工程职院)。
全市有各类在校(园)学生860045人。其中:学前教育学生141123人,小学生332749人,初中生172650人,高中生111153人,专门学校学生149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930人,中职学生39972人(非全日制6018人),高校和高职(专科)院校学生61319。
全市有各类教职工76477人,专任教师58420人。其中:幼儿园教职工18523人,专任教师9603人;小学教职工25179人,专任教师21282人;初中教职工17177人,专任教师14629人;高(完)中教职工9966人,专任教师8324人;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222人,专任教师193人;专门学校教师39人,专任教师28人;中职教职工1928人,专任教师1785人;高校和高职(专科)院校教职工3443人,专任教师2576人。
二、教育培训服务
先后开展校外培训党建工作调研、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暑期专项治理、预收费监管排查、教材使用从业人员排查等,从严查处无证无照培训、违法违规经营,不断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全市关停无证无照校外培训机构197所,取缔证照齐全校外培训机构112所,拆除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广告1000余副,行政处罚校外培训机构4所,罚款共计1万元,处罚中小学在职在编教师违规在校外培训机构兼职取薪7人,没收违规所得资金5.2万元,经过专项综合治理,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校外培训机构更加规范,学生校外培训负担明显减轻。全市232所校外培训机构在“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中基本信息填报、资金核验通过率和开通支付渠道率均达100%。审核合格培训材料456项、从业人员782人、培训教师735间、培训班级839个、培训课程463个。校外培训机构APP机构端上架课程250门,已试运营机构7所,试运营课程7门。
三、教 育
1.综述
概况
2022年,全市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抢抓国发〔2022〕2号文件机遇,统筹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推动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推进集团化办学提升“大基教”办学质量,建立健全城区优质教师定期调配轮换机制。印发《铜仁市基础教育贯通培养构建幼小初高一体化办学实施方案》(铜教发〔2022〕10号),构建“高中衔接初中、初中衔接小学、小学衔接幼教”的模式,实现“管理共建、师资共配、研训共联、文化共育、资源共享、质量共计、发展共赢”的幼小初高一体化发展格局,已组建铜仁市首批初高教育联盟21个、小初教育联盟68个、幼小教育联盟127个。印发《铜仁市强中心城区基础教育结对协作方案》,组织碧江区、万山区开展强中心城区协作工作,碧江区5所学校(幼儿园)安排 56名教师到万山区“结对学校”支教;万山区5所学校(幼儿园)共选派18名教师到碧江跟岗学习,搭建中心城区基础教育交流平台。推进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完善支持铜仁职院创建本科层次职业院校的政策措施。组织申报“技能贵州”行动计划项目,争取项目支持,铜仁职院、铜仁幼专、贵州健康职院、思南县中职学校、石阡县中职学校、德江县中学职校成功9所职业院校成功申报“技能贵州”行动计划项目28个。石阡县中职学获得贵州省“双优”中职学校。开展中职专业评估工作,评估认定思南县中职学校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德江县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铜仁市中职学校护理专业3个市级骨干专业。支持松桃县推进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改革。松桃县实施学校布局调整后共有中小学、幼儿园食堂263所,已经完成“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建设账号注册及安装203所,覆盖率达77.18%,超过省定目标(65%)。
教师队伍建设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印发《铜仁市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先选优的首要条件,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严肃查处违反师德师风问题行为,对师德违规问题“零容忍”,实行师德失范负面清单制度。加大教师补充力度。采取招、引、聘、转等形式,加强薄弱学科和紧缺学科教师的配置,全市共补充中小学幼儿园教师1086人,其中:招聘特岗教师808名。实施“山区”支教措施,选派171名优秀教师到山区支教。实施教师“银龄计划”,遴选37名优秀退休教师到农村支教。引进培养博士28人。强化教师培养培训。选派50名中小学后备校长赴东莞市挂职学习1个月,完成小学数学教师、初中校长和乡镇中心完小以上校长全员培训,组织开展教科研活动1000余次,全年累计完成市级以上教师培训8万余人次。遴选认定市级骨干教师200名,培养市级以上名师骨干教师2409人。新增市级名师工作室22个,市级以上名师团队共194个。获得全国教学名师1名。教师节期间表扬优秀教师等先进个人272名。遴选黔东首席名师148名。推进“强师工程”试点,在印江县大力推进“县管校聘”试点改革工作,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教师管理机制。
教育科研
扎实开展教学视导,狠抓教学常规检查,完善质量评估体系,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强化名师和课题引领,全市共获省级课题立项19个,市级课题立项255个,获省级教学成果优秀成果奖7个,评选市级教学成果奖44项、市级教科研成果奖41项。
教育交流合作
制定“十四五”教育东西部协作规划,签订《东莞市教育局 铜仁市教育局“十四五”时期东西部协作协议》,明确两市教育协作13项内容,扶贫协作资金项目18个,总投资4525万元。全面开展重点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共派驻帮扶人才32名。教育人才交流有序推进,双方互派挂职干部和教师145人。培训教育管理干部和教师7492人次。支教教师上公开课、示范课100余节,举办专题讲座40余场,开展教研活动5次,惠及师生1万余人。教育部明确东南大学托管德江县第二中学,铜仁一中、思南中学选派共5名骨干教师到松桃县第三高级中学、沿河县民族中学开展驻点帮扶。铜仁学院与意大利马尔凯理工大学土木工程本科项目获批2022年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承办“2022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贵州分会场)新材料与化学工程论坛”,组织校内国际学生参加2022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活动并获奖10项。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成功承办2022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期项目“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论坛暨世界教育组织联合会成立大会”和贵州省“农耕文化之旅•黔茶飘香”国际学生职业教育体验活动,组织在校国际学生参加2022中国-东盟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一等奖1项、2022中国-东盟职业院校青少年绘画展青年组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改进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改革评价”获得省级立项。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韩国湖西大学、南首尔大学开展合作交流,与长沙理工大学国际工学院、深圳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建立合作关系,并签订合作备忘录,与长沙理工大学挂牌成立联合人才培养基地,成立东盟教育发展研究院。
学生资助管理
全年资助学生115.11万人次,兑现发放资助资金13.1亿元,其中实施农村学前教育、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42.75万人,补助资金3.9亿元。全市学校食堂签约生产基地172个,共采购农产品6.33万吨,采购资金6.01亿元;共采购“学生饮用奶”5479吨,采购资金4185万元。中央人民政府网、人民日报、新华网、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网五家中央媒体报道的《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非凡十年——营养改善计划惠及农村学生3.5亿人次》,将我市营养改善计划提质升级工作作为典型案例。
思政德育工程
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中小学生文明礼仪规范》,指导各中小学校开好思政课,促进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在中小学开展丰富的德育系列主题实践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参加贵州省“牢记嘱托感党恩、勇担使命闯新路”主题教育活动、“祖国好·家乡美”书法绘画创作活动、“青春与阅读起飞 成长携书同行”阅读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做好思想教育。
校园安全
全市各级各类学校配备保安人员3628人,实现上放学“护学岗”100%。校园安防设施逐步完善,累计配备校园安全防护“八小件”30160件,2166所学校实现校园围墙全覆盖,1773所学校安装“一键式”报警装置并与公安联网。创建平安校园、安全示范校2445所。组织开展“开学第一课”等安全宣传教育3次,接受教育师生265万余人次。组织师生及学生家长收看全国中小学消防安全公开课网络直播,累计收看学生50万余人、家长80万余人、教职员工5万余人。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演练,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未发生涉教安全责任事故。累计发生学生意外安全事故同比减少5起下降20%,死亡学生人数同比减少6人下降21.43%,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持续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教育信息化
全市累计投入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3284.9658万元,采购中小学(幼儿园)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701台、计算机1276台,建设录播教室27间(套),为21所学校新增校园安全信息化设备。争取到东莞市为我市1151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免费开通东莞市数字教育资源应用平台账号。顺利实施2022年全市中考体育信息化考试,共测试体育中考学生52322人。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分别签订智慧教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力推进智慧教育发展。推进碧江区实施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戴尔“互联创未来”项目,为4所项目学校争取到戴尔笔记本电脑32台,价值约16万元。
改善办学条件
争取中央、省级专项资金27.05亿元,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104.2亿元。其中:争取到教育项目资金10.8亿元,实施学前教育项目162所、义务教育项目423所、普通高中项目42所,新增公办学位131530个,其中幼儿园8670个、小学41640个、初中2400个,教育资源供给不断扩大。
教育督导
推进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教育督导组织机构,实行总督学制。健全中小学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机制,实现中小学、幼儿园全覆盖。对10个区县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开展督导评价,通过督导追回教育经费44782.6万元。对万山区、江口县、印江县、思南县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工作开展市级初核,印江县、江口县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工作成功通过省级督导评估。对教育经费保障、教育工程建设、“双减”、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化解大班额等工作开展专项督导,对石阡县、沿河县2022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抽样工作开展全程视导。
2.学前教育
概况
全市共有幼儿园774所,幼儿园教职工18523人,专任教师9603人,适龄儿童14.62万人,在园儿童14.11万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96.51%,公办幼儿园在园儿童占比5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3.05%。
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91所,全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增加到371所,占民办幼儿园的比例从66.19%提升至92.06%。
示范幼儿园建设
成功申创省级一类示范园1所,新增省级示范幼儿园3所、市级示范幼儿园14所,全市现有省级示范幼儿园9所、市级示范幼儿园80所,全市92%的乡镇建有县级以上示范幼儿园。
幼儿园治理
定期开展无证民办幼儿园排查,2022年排查发现并督促整改无证民办幼儿园6所(沿河县5所,松桃县1所)。
3.基础教育
概况
全市有小学1104所(完全小学693所,教学点411个),初级中学209所、特殊教育学校7所、高(完)中45所、专门学校3所。在校小学生332749人,初中生172650人,高中生111153人,专门学校学生149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930人。小学教职工25179人,专任教师21282人;初中教职工17177人,专任教师14629人;高(完)中教职工9966人,专任教师8324人;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222人,专任教师193人;专门学校教师39人,专任教师28人。
“双减”政策
修订《铜仁市落实“双减”工作二十条》,建立“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联合发改、财政、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部门印发《关于我市公办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课后服务费及有关事宜的通知》。乡镇中心小学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559所实现课后延时服务全覆盖,参与教师23963人,参加学生34.6万人。排查校外培训机构5200余所,压减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135所,压减率达94.4%;关停197所、取缔112所。
中小学艺术活动
全市中小学中开展“以劳育美·以美育人”劳动教育系列主题活动,评选出师生获奖作品172件,其中:教师组一等奖27件(绘画17件、书法10件)、二等奖34件(绘画21件、书法13件)、三等奖24件(绘画16件、书法8件);学生组一等奖28件(绘画19件、书法9件)、二等奖35件(绘画23件、书法12件)、三等奖24件(绘画15件、书法9件)。2月25至27日,在铜仁市民族中学举办全国NYBO青少年篮球公开赛(铜仁赛区)校园三人篮球周末挑战赛。与市文体广电旅游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实施方案的通知》。创建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0个。6月,在印江县举办2022年铜仁市校园足球三级联赛总决赛。组队参加全省第五届学生运动会,铜仁市民族中学篮球代表队获得男女双冠军,团体总分全省第一;铜仁一中健美操代表队获得两个比赛项目双冠军,团体总分全省第一;铜仁市第二中学田径代表队获得一金一银一铜。
心理健康教育
全市各级各类学校配备校医453人、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1044人。印发《市教育局关于加强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建立常态化排查机制、心理健康监测和干预机制。组织300名心理教师、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管理人员参加第五期贵州心理健康教育讲堂线上培训。印发《铜仁市常见心理障碍防治和儿童少年心理健康促项目进实施方案》,督促指导各学校开展常见心理障碍防治工作,促进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
青少年近视防控
开展2022年春季学期中小学视力监测,委托贵州瞳康眼科筛查(除碧江区、万山区)中小学生31.7万人,完成70.34%,筛查性近视程度占比39.21%。组织开展“点亮心灯·黔途光明”青少年近视防控筛查公益活动,铜仁仁爱眼科医院上半年第一次普查碧江区、万山区本学期筛查涉及78所学校1753个班学生84159人,整体近视率43.07%。
普通高中
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 96.33%。铜仁一中和铜仁二中等9所省级二类示范性普通高中接受复查,德江一中升类创建一类示范性普通高中、铜仁第八中学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印江一中等5所创建省级特色示范性高中接受评估。联合市发改委等九部门印发《铜仁市“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意见》,推动实施县域高中发展计划。持续推进东西部“高中教育联盟”,发挥好铜仁一中、思南中学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普通高中协同发展。推进高考综合改革。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顺利落地。印发《铜仁市落实高考综合改革工作方案》(铜府发〔2022〕10号),深入推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科学设定新高考“3+1+2”学科组合,建立“选课走班”和生源规划、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扎实推进新教材、新课程、新高考“三新”改革,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评价体系,建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完成高中学科教师新教材全员培训,参训教师3156人。印发《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招生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强化普通高中招生治理,有效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扎实开展教学视导,狠抓教学常规检查,完善质量评估体系,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市参加普通高考录取35096人,录取率89.08%。600分以上380人,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14人。一本上线率为18.11%、排名全省第四位;本科上线率为52.44%,排名全省第三位。整体提升发展水平。贵州省普通高中改革发展暨教育质量提高工作会在德江县召开。
特殊教育
制定印发《铜仁市特殊教育融合发展实验区实施方案》《铜仁市“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我市被列为“贵州省级特殊教育融合发展实验区”之一,创建市级融合教育定点学校5所,义务教育阶段融合教育覆盖率达到100%。三残儿童入学率达98.73%,适龄残疾儿童初核及安置率达100%。
4.中等职业教育
概况
全市有中等职业学校19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5所,附设中职班4所),中职学生39972人(非全日制6018人),中职教职工1928人,专任教师1785人。
莞铜职业教育协作
与东莞市技师学院实施“1+1+1”技工教育协作项目,在东莞市建立莞铜职教协作中心,开启东西部职业教育协作新篇章。5月13至14日,铜仁市教育局与广东南博投资集团签订《东西部职业教育协作框架协议》,深入开展职业院校结对合作,在共建办学、产教融合、研讨交流、促进乡村振兴多方面共同发力。
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2022年,各职业院校围绕“四新”“四化”,进一步调整优化专业,新增设酿酒工艺与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等16个专业,停办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化学工艺等9个专业。组织开展市级专业评估,新增思南中职学校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德江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市中职学校护理专业3个市级骨干专业。铜仁职院、铜仁幼专、贵州健康职院、思南中职校、石阡中职校、德江中职校等9所职业院校成功申报28项次“技能贵州”行动计划项目。石阡中职校获批省级“优质”中职校创建单位。
职业技能竞赛
组织开展学历技能水平测试、教学能力大赛、职业技能大赛等比赛活动,提升职业学校办学水平。成功创建4个省级中等职业学校名班主任工作室,培育7个市级中职校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功举办铜仁市第十一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织参加贵州省职业院校师生技能大赛,获一等奖8个、二等奖20个、三等奖54个。
校企合作
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全市职业院校已与700多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办学。
5.继续教育
社区教育
举办“铜仁市2022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营造“全民学习、书香铜仁”的良好氛围,让社区教育“回归社区、服务社区、发展社区”,助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构建。
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
全市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线上培训30816人,完成率102.72%;线下培训30867人,开班729次,完成率102.89%。顺利通过教育厅开展的“双提升”工程交叉督查,印江县在全省“双提升”总结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15周岁以上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9年。
函授成人自学考试
电大系统共招收本专科新生3667名,招生总数与办学规模常年在全省保持前列,获贵州开放大学颁发的办学规模二等奖。成人高考报考人数7138人,其中,免考(退役军人,三支一扶)128人,专升本5468人,高升专1558人,高升本112人。自学考试全年(4月,10月)合计报考人数9243人,25986科次。
6.民办教育
概况
2022年,全市共有民办学校696所(含校外培训机构),其中高职1所、中职2所、高中17所、初中5所、九年一贯学校11所、小学19所、幼儿园409所、校外培训机构232所。民办学校在校生125608人,其中,高职院校在校生131993人、中职学校在校生1397人、高中学校在校生31472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校生22475人、幼儿园在园幼儿63693人。
区 县 |
幼儿园 |
小学 |
九年一贯制学校 |
初中 |
高中 |
职业学校 |
碧江区 |
102 |
2 |
2 |
1 |
2 |
1 |
万山区 |
15 |
1 |
2 |
1 | ||
江口县 |
13 |
1 |
1 |
|||
玉屏县 |
8 |
|||||
石阡县 |
32 |
2 |
1 |
|||
印江县 |
18 |
1 |
1 |
1 |
||
思南县 |
54 |
2 |
||||
德江县 |
52 |
8 |
3 |
2 |
3 |
|
沿河县 |
52 |
7 |
1 |
2 |
||
松桃县 |
63 |
3 |
3 |
附表:2022年铜仁市民办学校数量一览表
附表:2022年铜仁市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数量一览表
区 县 |
数 量 |
碧江区 |
55 |
万山区 |
2 |
江口县 |
15 |
玉屏县 |
11 |
石阡县 |
28 |
印江县 |
15 |
思南县 |
31 |
德江县 |
4 |
沿河县 |
44 |
松桃县 |
27 |
规范办学
印发《2022年铜仁市民办普通高中办学水平评估实施方案》,对全市17所民办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水平进行全面评估,评估认定4所学校办学水平为A级、11所学校为B级、2所学校为C级。印发《市教育局关于做好民办学校招生简章和广告备案工作的通知》《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民办学校决策机构成员备案管理工作的通知》,规范民办普通高中(中职)学校的招生宣传、完善学校决策机构成员备案。开展年检工作,年检结果优秀4所、合格13所、基本合格1所、设立不足半年免检1所。不断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印发《铜仁市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工作方案》,召开全市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工作推进会暨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工作启动会,压减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2657人,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占比从2021年的4.98%降至2022年的4.46%,减幅达0.52%。印发《市教育局关于公办教师到民办义务教育学校长期任教的整改通知》,清退公办教师100名,清退率44.05%。推动民办幼儿园普惠性发展。印发《铜仁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22年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复评)工作的通知》,评估认定91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从2021年的280所增加到371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民办幼儿园的比例从66.19%提升至92.06%,增幅达25.87%。印发《市教育局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幼儿园名称规范清理行动的通知》,对71所命名不规范的民办幼儿园进行整改。
7.招生考试
概况
全年共组织7类考试24次、2类4次面试,5类资格审查,涉及考生68万余人次。共39398人参加全国高考,录取35096人,录取率89.08%,其中一本录取人数6544人,录取率16.61%。全市共46205人参加普通高考报名,其中6807人参加分类招生考试。全市中职单报高职5539人。参加2022年中考考生有53633人。
招生计划
全市普通高中招生学校有46所,总计划为33571人,其中:省级示范性高中13所计划为14350人,普通高中(含民办)33所计划为19221人。高校招生计划由教育部按省进行分配。
评卷阅卷
全市中考实行五统一,即:统一命题、统一制卷、统一考试、统一阅卷、统一录取;从评卷教师专家库随机抽聘300余人参加全市中考网上统一评卷。抽聘106名教师参加全省高考评卷。
考务保障
确保教育招生考试“六个零”目标实现(零试卷泄密、零无线电作弊信号、零考生舞弊、零安全责任事故、零疫情发生、零投诉上访),严格按照20355的考试管理模式,做到“统筹谋划,充分准备,强化落实,提升服务。凸显健康考试、平安考试、公平考试、温馨考试、人文考试”的工作宗旨,全面完成各级各类教育考试招生任务。在考务保障方面,一是加强领导。市、区县招委都成立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自工作职责,确保领导到位。二是政策保障。市考试院下发了各类教育考试招生考务管理文件,制定考务、阅卷手册,考试指令、试卷流转、管理等规程,确保政策到位。三是人员保障。参加考务人员有59259人,其中监考教师36206人、巡视人员3632人、安保人员5684人、考务工作人员5978人、医务人员2780人次、其他人员4978人。四是物资保障。使用屏蔽器4867台、安检门1924个、金属探测仪5498支、身份证识别仪1275台。五是防疫保障。累计保障口罩11万余个、消毒液2500余斤、免洗液8700余瓶、体温枪3900余支/次。
招生录取
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实行“网上实时录取”,全市参加中考考生53633人,其中省级示范性高中控制线上线人数17318人,普通高中控制线的上线人数40357人。普通高中招生学校46所(公办29所,民办17所),通过两个阶段录取(正式录取阶段、补录阶段),全市省级示范性高中录取13924人,普通高中录取18441人,圆满完成省下达的招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