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松桃政府网
微博、微信

松桃正大镇:聚焦“三农”领域 拓宽乡村振兴之路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近年来,正大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深入实施“强村富民”行动,紧紧围绕“两强两富”目标,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全镇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夯实基石 强筋壮骨

加强组织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一线“指挥所”,是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内燃剂”。正大镇通过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积极探索“党建+‘三农’”工作模式,进一步补齐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短板,切实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服务“三农”的新优势,2024年来该镇定期开展工作落实情况督导,发出预警蓝牌6张、黄牌3张。把村干部工作落实情况与考核考评结合起来,实行季度考核与年度考核挂钩,不断激发村干部履职尽责、服务群众、狠抓落实的积极性,目前已开展村干部月考核7次,季度量化考核2次。

因地制宜 科学谋划

抓好产业发展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基,没有产业的兴旺发达,乡村振兴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正大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自然禀赋,依托苗王城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万亩生态茶园和高山油茶、千亩精品水果园和中草药基地、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苗族文化等资源优势,深化“以文兴旅、以旅兴文”融合发展,以资源入股型发展村集体经济,建成集休闲、养生、研学等娱乐活动为一体农旅化产业园区,实现长期稳岗就业500余人,每年组织劳务用工2000余人次,发放劳务费用1000余万元。

厚植梧桐 筑巢引凤

赋能人才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正大镇高度重视乡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持续打造高素质专业化“三农”干部队伍,把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让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施展才华、建功立业。通过政策引导、教育培训等方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乡村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以新媒体为平台,吸引10余名年轻创客加入,开展线上直播带货100余次,实现农特产品销售400余万元。依托“雁归来”工程,吸引300余名正大籍在外务工返乡人员就业创业。通过农业技术培训,带动1户产业大户发展食用菌产业1000余亩,实现创收200余万,有效带动当地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

塑形铸魂 守正创新

激发文化活力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正大镇通过深入挖掘乡村文化深厚底蕴,传承乡村文化优秀基因,让乡村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通过举办文化节庆活动、建设文化设施等方式,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深入挖掘传统文化,集结非遗传承人和民间老手艺,依托苗王城4A级旅游景区资源优势,集中展示酒坊、苗绣坊、银饰坊,竹编、木艺、石雕手工技艺以及农特产品,推动“农旅”一体化发展,着力将民族技艺展示好、宣传好、传承好。正大镇被誉为“花鼓艺术之乡”,薅菜村被评为“全国文明示范村”,麻塘等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瓦窑苗族花鼓舞入选2022年中华体育文化优秀项目。

倡导绿色 创新驱动

发展生态利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是个生态产业,农村是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持续打好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一体化推进乡村生态保护修复”。正大镇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不断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发展循环农业,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让乡村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依托种植园区资源优势,建设生猪养殖场2个、年出栏生猪8000头和一个30万羽蛋鸡厂,通过把生猪、蛋鸡产生的粪便、尿液进行科学发酵处理,作为种植产业的肥料供给,有效解决种植业的肥料保障,不仅降低种植成本,还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种养产业良性互助发展。

Copyright www.songtao.gov.cn

主办: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贵公网安备 52062802000102号   |  备案号:黔ICP备16003908号   |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6280026  |  管理员邮箱:stzwxx@163.com